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活动公告
 
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变更会议地点和时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3-09-09 13:46

为进一步强化本论坛的实践性,发挥本论坛对地方文化发展的影响力,在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等单位的建议和邀请下,拟于201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本次论坛变更会议地点和时间,现将变更的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地点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 

二、论坛时间

1.论坛报到时间:2013年11月10日

2.论坛举办时间:2013年11月11日~13日

3.征文截止时间:2013年10月20日 

三、论坛的分论题

1.鄂西圈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2.中国价值观与亚洲文化共识

3.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价值与竞争力

4.文化法治化进程及其挑战

5.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特此通知 

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组委会

2013年9月4日

附:

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征文通知

为促进文化发展问题的多学科学术对话,充分发挥文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湖北省发展战略规划办公室、恩施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周南文化沙龙联合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拟于2013年11月11日至13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召开。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梦语境下的文化发展”。论坛将邀请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哲学价值观、文化发展理论、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立法等领域的知名学者,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的领导,以及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研究文化发展问题的博士后出席,并就鄂西圈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中国价值观与亚洲文化共识、中国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价值与竞争力、文化法治化进程及其挑战、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等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为论坛能成功举办,论坛组委会现面向全国博士后(含已出站博士后)和其他研究人员公开征集学术论文。入选论文将以《文化发展研究》为书名结集出版。本次论坛还将增设“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优秀论文奖”。

本论坛不收取会务费,组委会负责参会博士后会议期间的住宿费和餐费,往返旅费由参会博士后自理。

征文具体要求如下:

1. 论文主题与本次论坛主题相关,但不限于上述5个分论题;

2. 论文须符合通行的学术规范;

3. 论文字数为6000-8000字,并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不超过200 字;

4. 论文请按组委会指定的格式进行编辑(具体标准请见附件);

5. 论文提交截止日期为2013年10月20日;

6. 论文的最终采用以评审专家委员会的意见为准;

7. 论文请以电子邮件方式提交至: rccp@cass.org.cn

注:作者提交论文时请务必附本人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和电子邮件地址 

“第二届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征文格式

1. 页面设置:征文一律采用A4标准页面设置,不改变页边距

2. 论文标题:居中,宋体,三号字,如作者对本文有相关说明,用脚注标记,在标题右上角标出

3. 作者署名:在标题下方,空一行,楷体,四号字

4. 作者简介:200字以内,用脚注标记,附文后

5. 摘要:中文200字,英译

6. 关键词:中英文3-5个

7. 一级标题:一、二、三……,幼圆,四号字

8. 二级标题:(一)、(二)、(三)……,黑体,小四号字

9. 三级标题:1. 2. 3.……,楷体,小四号字

10.正文:宋体,五号字

11.数字及英文的字体:Times New Roma

12.行距:单倍行距

13.图表标题:图1 标题; 表1 标题;图的标题在图的下方,表的标题在表的上方:标题为黑体小五号字,图表中的文字为宋体小五号字

14.图表说明:在图表下方,空一行,宋体小五号字,表内文字居中

15.注释与参考文献:注释一律采用当页脚注,加圈,每页单独编号 ;参考文献一律作为注释。注释中的顺序为:作者:篇名(用书名号),著作、期刊或报纸名(均用书名号),期刊期次,(图书的)出版社,(图书刷版的)年份(报纸具体到日期),页码(报纸版次)。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联 系 人:李俊博

电    话:010-85195504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

联 系 人:祖春明、李志慧

电    话:010-85195351  010-85195546

传    真:010-85195547

电子邮箱:rccp@cass.org.cn

地    址: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中国博士后文化发展论坛组委会

                                           2013年9月4日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介绍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指由这8个市州林区构成的圈域,规划面积127848平方公里。鄂西泛指湖北西部,包括宜昌、恩施、荆州、荆门、十堰、襄樊、神农架、随州等8个市州林区,占整个湖北版图面积近7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玄妙空灵的武当山、原始神秘的神农架以及气势恢宏的三国古战场都位于该区域内。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投资1664亿元,着力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激活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通讯、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使其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湖北东西部相对均衡发展。这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区),其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50%和70%,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鄂西地区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区又聚老、少、山、穷、库区为一体,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其贫困县占全省67%,贫困人口占全省70%。 鄂西8个市州(区)能否克服各种困难,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快速发展,对湖北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十分重要,尤其是对当前湖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鄂西地区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从省内来看,鄂西虽占有全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重偏低,2007两项指标分别占全省43%和36%。 从全国来看,鄂西旅游业与发达地区及周边地区也有很大差距。以景区来比较,2007年,武当山接待游客仅102万人次,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风景区的地位极不相称,大大低于同类景区:峨眉山256.8万人次、乐山大佛276.7万人次、少林寺突破400万人次;神农架接待游客约90万人次,而同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四川九寨沟为252人次、湖南张家界各景点为1780人次;三峡大坝接待游客125万人次,而同为水利工程枢纽的都江堰为219.6万人次。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需要破解五大瓶颈因素:

一是交通瓶颈制约严重。鄂西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穷、库”等山区,交通、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设体系不健全,导致旅游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过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现象突出。 景区公路等级低。鄂西地区到核心景区的高等级公路少,不少景区景点之间是“断头路”“回头路”,路况较差。武当山-神农架-宜昌之间距离不足400公里,由于道路等级较低,通达时间达8小时以上,导致景区分立、市场分割,三地旅游资源难以集成规模效应。据对神农架、武当山两地游客行程调查统计,80%游客因交通不够快捷,游完一个景区就原路返回。 连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畅。如宜昌、恩施与重庆、张家界和湘西等地区之间缺少快速通道对接,邻省国际级风景区的客源因交通障碍难以流入鄂西。鄂西地区虽有机场,但缺乏起降大型客机的条件,不仅无直飞国际航班,飞国内各省会城市、旅游城市的航班也少,区域外游客进出难仍比较严重,一些高端游客望而却步。

二是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鄂西地区大部分是山区,一直以来各地对旅游的财政投入非常有限,许多景区的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食、住、娱、行、购、游的配套水平较低。众多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更是落后,可进入性很差。

三是资源开发水平不高。鄂西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规模不大,吸引游客较少,而且游客的消费度低。去年鄂西80%的游客是“一日游”,游客平均消费500元,消费额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70%。 旅游资源整合不够,存在行业分割、地方分割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合作,各自为政、分散经营,旅游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恶性竞争;各地仍习惯于孤立地发展旅游,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缺乏有效衔接,大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建立;资源深度开发不够,还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和浅层次休闲度假功能上,对文化内涵和地域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创新不够,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少,附加值低。如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缺乏深度开发和包装,游客尚停留在看山、看庙的观光游层面,无法满足游客体验道教文化的深层次需求,仍未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不够。如,清江闯滩曾是国内品质最高的水上漂流项目,恩施过去有很多瀑布、峡谷和溶洞景观,都因为开发水电站而不复存在。

四是市场运作能力较低。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市场化包装和营销。各地在对外宣传和旅游策划上往往各自为政、手段落后,旅游知名度较低。多年来,鄂西旅游业依旧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门”的粗放型经营阶段。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旅游业市场主体。目前湖北大型旅游企业不多,省内尚无一家本土上市旅游企业。由于旅游开发项目普遍投入小、运作能力低,一些景区因自身无力开发,又找不到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只好允许小业主、小商人低水平开发,或出让土地给某些部门、单位建招待所。 

五是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一些景点、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旅游部门和文化、环保、建设、林业、国土等许多部门职能存在交叉,同一个景点多头管理;跨区域景区往往因行政障碍影响资源整合、协同发展。如,大洪山地跨荆门、随州三个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由谁牵头至今难以确定。同属神农架林区的不同景点,由于条块分割的景点管理体制,分属于不同部门各自发展,协调管理难度非常大。 投入、经营机制也不够灵活。大部分地区在旅游开发投入机制上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吸引社会资本能力不强,投入能力不足。有的景点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产权不清,不利于市场化运作;有的景区思想不够解放,缺乏资源整合、市场合作理念,开发经营方式单一,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期已明确发展目标: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力争用五至十年的时间,改变鄂西地区的现状,使其成为集生态观光、民俗体验、康体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圈、生态文明圈、科学发展圈,并以此促进这一区域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湖北省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工建设十堰至宜昌铁路工程、神农架机场、武当山旅游扩复建工程、清江画廊整体开发项目、神农架生态保护与利用景观建设工程等12个重点工程,总投资1222亿元。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