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韩作荣“生活与读书”演讲实录
 发布时间:2013-10-11 10:19

韩作荣(原《人民文学》主编,现任中国诗歌学会会长)能到长江讲坛来和大家见面实在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因为武汉是一个很重要的大都市,而且楚文化的特点和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到武汉来和大家聊聊天是非常好的事,今天我想就《读书与人生》这个题目和大家说一说,下面我就开始讲这个题目。首先我想对人说一下我的理解,第一点我要说的是,人是天使和野兽之间不幸的中间。人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奥秘之一,所以哲学上常说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但是天堂和地狱都是虚拟的东西,其实人只能体察从生到死这么一个活着时候的生命。所以有人能说要解剖一只鸟去寻找歌声的来历,这显然是比较愚蠢的。因为我们也无法把一个活人解剖,看他究竟里面是怎么样的。在汉字当中人是站立着的,迈脚的一种侧面的形象,站立是人的主要特征,这恐怕是猎人从树上下来之后能站立走路,这可能是人的非常重要的特征。所以柏拉图曾经把人定义为没有羽毛的两腿动物,就把一只鸡所有的羽毛都拔掉说你看这就是柏拉图的人。所以柏拉图又加了一句,人还有扁平的爪,其实这种说法我觉得是一种简单化的说法,其实直立行走的不只是人,鸟也直立行走,有双手的话,人猿也有双手,至于人能创建居所,这和鸟能筑巢也有相似的,甚至蜜蜂能懂语言,这种社会化的生存形式在蜜蜂和蚂蚁当中其实人们都能够看到,不仅仅是人有情感,动物也有情感。我那个时候在写一只麻雀正好一只狗过来的时候,这只老麻雀像一个疯子一样冲向这只狗。这只狗看到要伤害它的孩子,这只狗掉头就走,所谓无毒不食子,如果从情感上来说,动物本身也是应该有情感的。但是有人说动物和人有区别的就是动物不会笑,是不是这样我也没有做过调查。但是说人由兽而来,这个应该是历史,包括恩格斯也说过,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奥莱尔甚至说人就是天使跟野兽之间不幸的中间物。在这点其实中国古老的文化,比如说伏羲和女娲一样都是人首蛇身,皇帝被称为有熊氏,其实百家姓中的熊、马、牛都属于兽类,实际上是原始图腾崇拜当中对兽类的崇拜而形成的这种形式。我觉得对人是天使和野兽之间不幸的中间物,最好的说明是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这些人唐僧的三个徒弟都是半人半神之间,所以前世今生就是都有着非常奇异的历史。所以林语堂先生曾经讲过,说人类历史的眼睛,孙悟空代表人类的智能,而猪八戒代表人类被吓到天性,沙和尚是代表诚实的,玄奘法师则代表智慧和圣道,在这个由人类到神佛的参拜旅程当中,人性脆弱的本能愤怒、复仇、暴躁、肉欲、不宽恕,尤其是自大和不谦逊的本能不断的暴露出来,所以说人就是天使和野兽之间不幸的中间物,第二项我要说的是人创造了文化,人又是文化所造就的,其实忍受的本质区别始于工具的制造和灵魂方面的产生,根本的区别还是在于人创造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德穆尔.克利策看来人从动物那里学文化,从鸟那里学唱歌,从蜘蛛那里学会用网捕猎,这有一定的道理,可哪一类通晓科学宗教艺术能早摩天楼,创造并操纵宇宙飞船和电脑呢,和动物相比人是弱者,其实狮子老虎的凶猛,鸟雀的翅膀,鱼善咏的尾鳍,以及蜻蜓的腹言,狗的嗅觉,蝶的绚丽,正如蒙恬所言,认识最弱的造物,也是最骄傲的造物,光与火摧毁最坚硬的物质,但是机翼也同鸟翅一样,而脚蹼就像鱼的尾鳍,所以人是用智慧与创造了一切动物的智能,虽然人是弱者,所以卢梭把人称为是堕落的腐败的动物,尼采称人是一种有病的动物,托马斯曼把疾病看作是文化的效果,而赖兴认为尽管人有疾病,但理智正是人保持活力的即兴诗,一种常见的理论甚至认为疾病使人在智力上敏感和富有创造力,其实有很多作家都是一些精神病患者。在美国曾经有一个调查,对知识分子的社区通过调查之后发现大部分人精神都不太正常,其中70%~80%都是诗人,诗人可能就是更有一个更是神经不正常。但是我觉得他可能跟一般人的区别在于,一般人真正有了精神病之后不大容易恢复,诗人经常是进入这种状态就是精神病了,但是过去之后很快又恢复到常态。这可能就是诗人和一般人最主要的区别。其实有些画家有些作家和诗人可能就进入到那种无意识的状态之后他的本领马上出来了。比如说像陕西那个画家石鲁的画,也是,他最后精神有点失常之后他画的画恰恰是他最有创造力的作品。徐悲鸿也曾经说过,他说他正好是在吃不饱的时候创造力最旺盛,饥肠辘辘的时候感觉特别敏锐,所以有人说创造力往往是这样,经常是吃太饱了,所有的血液都向胃集中,脑子就不好使了。所以那些状态之下,当然也不能饿着肚子,但是确实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创造的非常敏锐的状态。其实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物质的发展的驱动力的话,社会变革,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实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关系的。所以石器时代也好,青铜器时代也好,蒸汽机和工业时代也好,科学技术对社会和整个文化的发展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钢铁大厦如果没有钢的骨架的话造不出这么高的楼来,包括一种艺术结构,所以城市的生活常常有一种定律叫四十五分钟定律,就是一般来说在四十五分钟之内都能有效的很快的到达一个地方的话就比较合适了。如果你太远上一次班买一次东西进一次超市要走很远的路,那是不太方便的。所以有时候说交通也好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科学技术能使我们生活更为舒适富裕,但是有一点,决定人类命运的还是人文观念。虽然科技普遍人类,但是它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所以说核还在掌握,人是怎么样的。但是这种文化的发展有时候经常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说中国文化的发展应该感谢树皮、微草和鱼网,我说这句话就是纸的发明、印刷文化代替了口头文化的发明,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发展的定律。不然的话还是最早的在甲骨上刻字,在竹子上写字的话,现在我们随便写一篇总结的文章,哪得杀多少乌龟和割多少竹子才能写啊。所谓那时候的学富五车,我想现在的一部中篇小说用竹子去写的话恐怕都装不下,所以古文为什么那么精炼,就是实在是在甲骨上刻下来在木头上写下来实在是无法长篇大论,所以这个恐怕是文化的制约,所以现在我们的书为什么越写越烂动不动就上百万,可能和印刷有关系,这个东西随便就几十万字,实际上真正能留下来的好的作品微乎其微,一年下来现在好像是早年是一百多部,现在三四百多,这个多,但是一年可读的可能就十部八部,大部分几乎全是垃圾。所以我觉得从某个角度上来说,纸的发明对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是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制造了垃圾,中国文化可能你要很审慎的选择才能把可读的有发现。但是印刷文化在目前这种状态下好像又逐渐的被电子文化所替代了,那种现代的读书的可能比较少,更多的是上网、看电视,所以多姿多彩的世界可以称为眼睛对脑的征服,心脏对心灵的征服。荧屏颠覆了文字的霸权,文字沦为一种影像的附庸,人与现实的关系由语言转化为影像,也许不完全是这样,但是已经是逐渐的有了这种鲜明的状态。其实过去人生活的内容在古代的话主要是战争、宗教,无论你是国内还是国外,这些是人类生活的主要内容,那种枯燥的无味的打工者是节奏越来越快,而且在这种状态之下,对娱乐和探险成为正常的娱乐追求,所以夜总会、流行歌、摇滚乐等等成为目前人们追求的生活方式。累了一天之后晚上再看一部东西,跟着他的命运起伏跌宕痛哭一番还不如去找找乐子轻松一下,这也是生存状态的需要,所以有人做出统计说当代人的交流语言文字现在只占7%,而形体和行为却占93%,现在很少有人能坐得下来读书,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时代的特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人是通过文化造就的,人只有通过文化的滋养才能完善,其实有人发现,马鹿驴螺之类生下不久就能行走,而金鱼一般来说两年就长好了,但是人是非常脆弱的。从人生下来之后在20岁才能够算成年,但是受自然支配是人动物性的一面,而人之所以为人是其存在于文化塑造的形式和惯例的基础之上,人类的智慧技能所创造的科学艺术及一切优秀古老的文化多留存于书籍之中,所以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包括读到博士之后,人要经过十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读书才能适合于一种社会生存,所以人们发现在狼群中长大的狼人已经只能用手和脚一起行走,不能站立,不懂人的语言。而在西方出生的华侨有的与汉语格格不入,整个生活方式都已经西化了,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所以迪尔泰说,人没有本性只有一部历史。用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历史文化造就了人的本性,人更强有力的是被文化因素所决定,而不是被遗传因素所决定。所以这就牵扯到一个基本的说法,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有人提出,人的本性就是恶的。有人说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都是环境决定道德,就是说人的基本的东西是环境决定的,但是也有人举出例子,有三兄弟,都住在一个房子里,同时请一个教师来教他们,但是一个早早的就死了,一个因为杀人而成了罪犯,而一个最后成了富翁。说明修养主要靠自身来决定的可能和环境的关系不太大,所以对人本性的探求还有这种从生物化学来看人的一面,就是认为人体内的微量化学元素对人体起决定性的作用。有人说正常人和白痴有多大区别呢,只是甲状腺中多一点或少一点碘的区别,就是因为这点碘的区别,他是个正常人,他是个天才或者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而另一个人就是白痴。而这点碘在药房里买只是一个点粒。而葡萄牙的一个医生是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他对一些及其凶暴的患者做了手术,脑白质切除手术,经过他切除之后,这些非常凶暴的人竟然变得俯首帖耳,而精神病学家也发现为什么人脑子中缺少一种HIA的物质,这种人好斗,因为他缺少这种物质。所以,美国的犯罪学家做实验,就是不给犯罪少年提供橘子汁和果糖,结果殴斗和偷盗行为减少了一半,可是给他们再吃这些东西,恢复之后犯罪率又上升了。对此有人就提出改变人体化学结构成分的含量来改变人性,扬善惩恶,所以或许给那些强奸犯体内减少谷的含量,因为动物缺谷则消瘦。这又让我想到食物和性情的关系,比如说食草类的动物大体上都是天性平和的。但是,食肉类就是好事。由此可以推知,人类是不是也可以不吃肉。我是相信科学,但是我不相信那种非此即彼,非白即黑的,不然消灭战争,把所有的牧场都废弃,捣毁他们的农场就可以了。而抑制犯罪就把甘蔗树全部砍光。化学药物对疾病的整治起重要作用,我也相信有其道理。但是对于肉体之类的灵魂与精神的变异,从人的肉体本身去找答案我觉得也并不是荒谬的事情。可社会因素对人的制约我觉得无疑应当是更重要的,生物因素更多的体现了本能,但是文化因素则起到塑造人灵魂心性的事情,虽然你有关人物的研究生物化学有不可替代的一面,但文化的哺育,精神文化的支撑,无疑是人性与兽性的根本区别。这是讲的第二个小问题,人创造了文化,人又是文化所造就的。

第三个小问题我想谈到,语言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根本。所有的文化都需要语言的表达,政治、经济、军事、科学、艺术、人际关系、心灵之间的沟通,庄严肃穆、郑重申明、泼妇骂街、述说调侃、喃喃自语、吟诗作赋、循序诱导、欺骗、真诚、概念、论文的精确、明晰艺术的朦脓,所有这些都离不开语言文字。所以从更深远的意义来看待语言的话,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布罗斯基所说的,比起任何形式的社会组织来说语言应该说还有文学更加必不可少,生命力也更顽强。文学所表现的反感、讽刺和淡忘从根本上说是永恒的,更准确说是暂时对有限的反动,甚至认为帝国不能由政治的或者军事的力量来维持,它靠语言形成一种帝国首先是文化实体在其中发生作用的不是军团,而是语言。这就让我想到整个殖民统治下那么多民族的土地。种族语言是天然的凝聚力。就包括现在阿拉伯国家的,他们这种语言就是从别的就是不同的信仰凝聚在一起的。所以整个地球的现在民族的问题最多,包括前苏联的分裂,也是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敌意。所以当年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最恶毒的就是普及日语,他想在根本上把东三省变成日本的国土,所以在当年伪满洲国的时候,实际是学校里都必须学日语,但是正如埃洛特所讲,他说一个民族语言可以被剥夺,被抑制,并且在学校里强行灌输另外一种语言,但是如果你不能教会这个民族用新的语言来感觉,你就没有根除就的语言。实际上一种在民族生根的语言是无法完全剔除的。这里所为国家靠语言行政实际上指的是语言所传达的民族精神,而这种民族精神最早是口头流传的,远古史诗来完成。是史诗缔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从诗的起源荷马开始,史诗中英雄人的道德规范使人们道德伦理的和谐。从这个角度看,哲学宗教都源于诗。

第四小点我想说一下中西传统文化的简单对比。其实西方文化的本质是求真,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厚礼。西方文化充分运用悲剧意识的暴露功能,利用困境去认识真相。哪怕面对最大的痛苦、失败。而中国则努力维护礼的神圣性,甚至不惜自我欺骗和走向毁灭。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决定了人对待困境的方式,对待自然的态度。西方的传统文化强调发展个人的一面、独立的个性精神。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甚至张扬非理性文学的血缘亲情,也就造成了自我意识的封闭性,西方传统文化大体是理性文化、宗教文化、上帝、神学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入世的文化,是仁学。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张扬、进取,而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温良和谦让,似乎是缺乏竞争意识的体现。但中国文化也强调坚韧不拔、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并非是一种放弃,是以退取进的一种比较巧的方式,看中国的体育就是这样的。咱们的足球三大球怎么弄都不行,但是小球,小小的东西,什么乒乓球、羽毛球这些小小的东西就比西方要强。这可能也和中国的特征也有关系,西方的审美观念是一种崇高,看他们教堂的建筑都是向上,你去西方巴黎圣母院也好,其他的地方也好,你会发现教堂的那种高大,感觉人在里面渺小,所以他的审美的东西大致上是这样的。但是中国的审美是崇尚低下的。所为海纳百川,还是因为它低,所以所有的水都像它流。所以强调就像波涛一样是以水为脉的东方。这两种文化是互补的,极端的强调个人主义,其实对社会也是挺危险的。美国是自由的,它的枪随便用,不时的就会把人打死。这恐怕太极端,但是过于封闭,不承认自我价值,这恐怕也是中国文化的弊病。所以承认自我价值也是中国需要向西方借鉴的东西。我倒觉得东西文化可以互补,可以吸收其各自的精华来形成新的观念。所以现在也很难说,有人说西方的上帝有一百多种,所以他们教案的不同最后你死我活的打,伊拉克也好,其他国家也好,都是因为教材不同,最后造成很多流血的事件,实际上这个世界上,当然阿拉伯国家可能还是特别的对宗教特别痴迷,但整个社会的话,有多少人真正认为上帝还存在呢?所以有时候其实就是对自我和心灵的安慰,因为信仰可能是很可怕的问题。所以就宁可信其有,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人就说,你读上帝宗教就把它当诗一样看待,就是一种心灵的抚慰,也不必太认真。这是今天我谈的对于人与文化的一部分。

第二段我就谈谈读书与人生,现代人你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其实现在人在我们的心中首先要懂一点经济学,一个家庭中没有柴米油盐没有衣食住行,恐怕人对生活的最基本的东西你都没有的话这恐怕也生存不下去,所以现代人首先要懂经济学,要学会理财。不搞经商你的家庭怎么把钱用好,怎么用钱生钱,怎么让自己活得更舒服,起码也要懂一点家庭经济。所以当代人首先要懂的是这个,但是这个人还必须懂哲学,如果一个人仅仅是懂得吃饱了不饿,只是一个行走的衣架,没有人生的追寻,没有人为什么活着,怎么活得更好这种哲学上的观念的支撑的话基本上也是茫然不知所措,所以一个人没有哲学观念可能也不是一个真正的现代人。另外一个要懂法学,在一个人的利益受到别人侵占的时候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懂社会公正公平的东西,这个东西也是重要的。除了这三种之外,人还要懂美学,懂诗学,如果一个人仅仅是生活中在物质当中,这一些美好的看似懵懂的东西,这个人没有审美的观念,这个人可能就是一个特别无趣的人。所以提高人的素质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读书。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从书中来的。所以我就谈一谈关于读书,很多作家对书都是非常吝啬的,有时候有些作家可以一字千金,非常大方,但是他自己的一本书却不愿意借给别人。所以杰克登的书房就贴着一个纸条,写着书和老婆恕不借人,就是他把书和老婆看得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东西。其实我也是一个书痴,我曾经在我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到书店,那时家里也比较贫穷,我只有一块钱,突然发现一本朗诵书,定价一块九,我那五分钱就没有了,我为了买本书我就很远跑回家把这本书买回去了。我在哈尔滨上学的时候,同学让我买东西的钱,我突然发现《杜甫诗全集》,我就把人家买鞋的钱花掉了,后来我又找家里要钱。我进书店基本是出不来,最后一般来说都是大包小包要买个几十本书,我最多的时候可能买了80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名著,书价定价都四、五十,十块钱一本我一次就买了80本,翻译的又好,又是精装。一个人搞文学艺术也好搞什么也好,如果你不读几百部文学名著你就不太可能具有最基本的创造,所以你不知道世界文学的水准达到一个什么程度,那你就是一个小山包,但是如果你把它的标杆定到珠穆朗玛峰,登五千米很难,等到七千米的人就不是太多,最后登顶的就微乎其微。但是如果你登到五千米你的水平就相当高了。而不会眼界太低,站在一个小山包上面就沾沾自喜,以为我一览无余。但是现在是这样,越有价值的书在书店里还越卖不出去,一些名著,一些理论上给人类思想以启迪的东西往往是只有研究人员和真正的读者可能去看,而真正的畅销书说实话没有多少价值,就像手指一样敲敲打快板的时候有的就没有更重要的作用,有人说说话咬文嚼字引经据典的人经常被人认为书读的太多,那种学贯东西、过目不忘借他人的灵魂充实自己的其实和学舌的鹦鹉和录音磁带也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这样的话,书放在书孰和放在你脑子里一样。希腊诸多伟大而强生的灵魂自己没落的心灵不得不折叠收缩,捡了躯壳让别人,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叔本华也说过,说一些学着由于东西太多而变得愚蠢。他的精神有如弹簧,长期受他人思想的重压,弹簧就消失殆尽,这样的话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仍固执的认为人的头脑不是容量有限的器皿,而是化解精神的胃。潮湿密闭的土壤,阳光照射以后适度适当时又会草木葱荣,油上得太满的灯,等油挥发一部分之后大灯必然点的长久。问题的关键我觉得是读了太多的书之后人是聪明了还是愚蠢了,认识深刻了还是肤浅了,问题在于人而不在于书。我相信庄稼施了化肥长出来的不再是化肥,再愚笨的人读了书之后也不会一无所知。所以毛猛在湖南中探索中他讲过一个故事,说是东方有以为年轻的君王要当领主,所以就世界上所有的智慧供他阅读学习,三十年之后,他手下的贤士就出来了,这个年轻的君王就不再年轻了,他说让压缩,少一点,又经过十五年,五千册书最后缩成了五百册,但是结果还是觉得多,所以又压缩,又过了十年就变成了五十册书,但是这时的国王已经老了。五十册他也读不过来了,他就说能不能把这五十本书压缩成一本书再给我读。有过了五年之后,实际上国王也好,贤士也好,都老了,奄奄一息了。这本书也看不成,所以那些来不及读书的聪明人想一劳永逸,解决一切疑难其实世界上是没有这样一本书,有的朋友曾经是爱书的人,见面之后第一句话是最近看了什么好书,我多年前以为朋友跟我说,一套世界宗教哲学文选,厚厚的两本,精装本,我认为两本书读了之后其他的书就可以不读了,我大概把它买到,也没有来得及细看,翻了翻,但是我觉得它说的有道理,表达的也是这本书的钟爱知情。这不本书也不可能取代所有的书,尽管它能开阔眼见,开拓人们的认识。我觉得这个是对书的情感。人总是读自己喜欢的有趣味的书,但也有非读不可,应当读,不得不读的书,比如说我们考试晋级等等,反正为了生存其实也没什么用,逼着你读,读完之后其实过后可能也没啥用。这种读书其实是非常残酷,对自己没有多少用但又不得不读的。所以读书真正成为自己精神内在需要的时候,不是为了卖弄,而是和自己谈心,那书才有了真正的价值。书对灵魂的陶冶是潜移默化的,它不可能立竿见影,有一则幽默说一个人犯罪之后爱审问的时候问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是因为读了一本描写凶杀的犯罪作品之后就开始去犯罪,可是法官说你为什么不读这些破案的这些书呢。如果你读这些书的话就可以像我这样坐在这去审问别人。就是说树立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有所不同,但是另一种说法就是书对人的启发是根本性的这种状态,西方的物理学家就说过,他其实读了很多书,但是最有用的是他导师的一句话,对他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最终他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能就是这句话的启示。我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有时候很多书读完以后是对各种知识的积累,但是真正有用的,能够用的上的可能就是窗户捅破的那层纸,就手指轻轻的捅破。但是在这一点上也有这个情况,所以就像法国的诗人瓦雷尼所说的一样,一个人只有带着某种个人目的去读书时才能理解的好,这是一种需要的阅读,有如食物,只有你在饥饿的时候才能吸收齐养分。其实我这个人大体上是一个做事都必须有理论指导的,我主要是靠自学,我也没有上过大学,因为我这六年,当年毕业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下乡了,所以想上大学没有机会,但是我学什么东西,我写东西也好,当兵也好,我主要是靠自学,关键在于我自学的,可能我出身比较低,我手下的都是最高学府的最好的学生,如果不合适还要把他调走。所以我觉得我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读书。所以我对过去的的读书也好现在的读书也好,从开始爱好文学开始到今天为止,我几乎没有停止过读书,每个诺贝尔奖出现者译过来的他们的生平、作评,对文学的观念以及别人对他的评论你我都会用几个月的时间专研和做笔记。所以有时候是这样,你越觉得不足的时候越要读书,就像有时候说的,三月不读写诗就口臭,就是你不读书的话肯定变大出来的东西就是陈旧的也很一般,你只有通过别人给你的启示,你对生活,对艺术对人的生存才有自己的看法,举一反三,当然了它是一种滋养,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启示,更多的还有你自己对人生的认识。这个就是我谈的读书。第二个我想谈的关于读书,我想谈谈关于金钱这个事情,钱应该所是一个和经济学有关的话题。所谓的优化资源配置,成本,所以有的教授讲,真正理解成本以及成本的所有方面,那么这门课程学的像回事,我不懂经济学虽然也读基本经济学的书,我只想谈谈与人生直接相关的对金钱的观念,因为现在的拜金也是太重,无数的贪官污吏已尽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老百姓其实都是以为金钱的贪念经常发现一些农村城乡结合,一拆迁家里就打成一滩,父母儿女就争房产,因为拆迁之后就会有一笔大的资金,几百万,甚至地方大的话有上千万,也可能是几十万,所以就针对这点东西打得鸡飞狗跳,弄的人的卑劣和亲情在金钱面前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其实把金钱是为身外之物这大都是文人雅士的观念,应该说这是一种冰清玉洁,应该是餐风饮露,不是人间的神仙一样的感觉。可是我也想到,即使是仙风道骨者,他所食的风、雨露也是身外之物,在生存的意义上,当神仙也是俗的。其实人由生到死,百年之内的成长壮大支撑生命的骨骼,容纳身体的骨肉之躯都是靠身外之物来维持的。就不必说空气、水和阳光这所有生命诞生的这几个物质,人食用的谷物、蔬菜、鱼肉蛋、海鲜之类的哪一项不是身外之物呢,如果没有金钱来保证人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认识活不下去的。所以,即使是清高的仰慕者,面对青春高洁等等钦佩之至,那种干净的心灵大爱之心,那种真善真美的境界令人神往。只不过我不赞成以皮肤作为分界来区分清高、低下,皮肤之内的或许包藏祸心,阴险毒辣,而皮肤之外倒是大自然的天高海阔、绿叶青枝呈现的勃勃生机。所以说起来金钱只不过是金属、印钞纸和油墨涂满数字,它们本身是干净的。是肮脏的皮肤包着的手使他们说金钱包含着血腥气,是杀人掠夺是巧取豪夺的手,让它占让沾染了血腥。所谓有钱能使鬼推磨也是人的欲望和鬼的贪婪在起作用。所以金钱能使贫困者得到温饱,让人生活的温暖、舒适。金钱也能引来犯罪、腐败、吸毒、乃至家破人亡,可金钱是无辜的,它只是物质的替代物。关键是如何得到金钱如何使用金钱。身外之物所构成的善与恶,美与丑还是因为皮肤之内的观念所决定的。其实对于金钱我们的国人常常有一种假道学的面孔,口头上都是逼视金钱你的。可是假面之后都是巨大的贪婪,虚伪得很,一些悲剧的形成都是金钱的缘故。所以,如何对待金钱,是慷慨大方仁慈公正、诚实还是吝啬、贪婪、自私,看来人生最好的品质就是如何正确使用金钱。其实铜臭味的词都应该送给考古学家,因为目前的钱都是纸币,再不是铜钱铁钱了,况且用卡消费或用支票结算所谓的钱只不过是不同是数字,其实同本身并没有臭味,其实铜臭也是人的汗臭。对人来说,其实没有钱我觉得固然不成,但是多的有花不完的钱我也觉得无异于废纸一样。亿万富翁他的也只能住一张床、食物对饥饿才有意义,水对饥渴才有意义,因为享乐并不能给人带来快乐,而更多的钱只不过是在一些零的后面再加一些零而已。有人说对一切有钱人都是贪婪的,这话可能也对但也有偏颇,俗话说有为富不仁这样的话,就是人富了之后就变坏,但也有仗义疏财这样的说法,有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样的说法,但也有贫穷除盗贼这样的说法。当然了,几块钱在穷人和富人的眼里可能不同,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有了几块钱,只能用它去维护生命,但是富人手上钱多的是的时候这个钱可能是失去了效应,可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商人是把一块钱看成不断下蛋的鸡,一块钱并不是一块钱,而在穷人哪里,一块钱只能是一块钱,即使是能生蛋的鸡为了生存也只能把它杀掉,这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我相信,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劳碌奔波的富翁比一个无所多虑的穷人也许更可悲。他要严守秘密,防止人偷盗抢劫亦或是绑票勒索敲诈不安的牵挂,本利无收,以及一切不可对人言的疑虑和烦恼是新的蛀虫,所以有人说守财比生财更苦,一个是只看自己的钱是更为可悲者,人活成了保险柜上的密码和积累的数字,其实人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收入大于支出就是有钱了,西塞罗说不贪就是富,不爱购置便是收入,人要生存无须耻于谈钱,但人要老是事事谈钱,那可能就是无耻了。这就是我要谈的第一小点,关于金钱的看法。第二小点,我谈谈关于幸福和快乐,这是一个涉及哲学和宗教的问题,用先哲的话说,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等于获得幸福,所以我们有些方面说来说去,我们怎么样拿到就是让人活得更好吗,还是让人就是为了活着死去,所以我觉得这个观点是对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除了关注GDP和国民的可收入指标外,国人的快乐总值和幸福指数等等非钢性因素也开始进入人们考量的范围,在中国的今天的生活大体是还是越来越好的,可据这么几个调查,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十年先升后降,并不和世界发展同步,而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的调查,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在去年已超出两成,并有小幅飙升的迹象,这意味着人可能越来越多。由物质和幸福失衡造成的人的性格的寡断已确实够严重,西方学者引用汉学来解释中国的发展,说中国的勤劳能致富,致富却不幸福。除去偏见之外我们是否把起点和手段当成目的。在经济学家看来,人是理性的,人是追求自己幸福的最大化为目标,有个经济学家曾经给幸福一个方程式,即幸福与笑容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如果人的笑容是既定的,那么欲望越大,人越不幸福。如果人的欲望是既定的,笑容越大就越幸福。其实笑容和幸福一样都是一种心理感受,有欲望得到满足就是笑容,用中国老百姓的俗话说就是知足者常乐。从这个角度看,没钱肯定不幸福,但有钱也不一定幸福。所以住海边别墅、奔驰车的女人,由于精神抑郁而自杀,这难道有钱很幸福吗?可是一个乞丐,吃了人们丢的残汤剩饭在前门晒太阳的时候却心满意足有一种罕见的笑容,我就觉得这也是一种精神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说有钱就幸福没钱就不幸福。所以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由于金钱带来的幸福可能只占20%,你有钱,幸福可能只占20%,甚至更少,穷人金钱和幸福的东西可能更为密切一点。对富人而言,金钱与幸福封关系要淡得多。所以,西方的哲学家舒默讲过,他说人的心灵在不超出其自身的繁荣内才是幸福的。人没有你的七大器官,请问你的头脑能够生存吗?可我也不赞成讲肉体和精神割裂,谁能相信肉体封快乐不是一种精神的预约呢?而艺术这种精神的最高形态既是赋予肉体中的心灵所创造,它的美感和知性容易让人产生快感和兴奋。休莫把赐予快感的力量视为美的基本性质,是美的本质。尼采认为美唤醒者激发性欲的饥饿,而司汤达则称美是幸福的诺言,或许艺术便是创造一种虚幻而又真实的文化幸福,而宗教哲学不同,哲学在其不同曲线的关键认真,越发产生了对幸福的不信任感。而宗教只在来世才给幸福一个许诺。所以照最能被人接受的观点来看,人类的幸福是有三种成分组成的,这就是第一,有所作为,就是说人要干点事。第二,得到快乐,生活总不是为了越来越苦。第三,休息懒散,就是一个人有休息的懒散的权利,这恐怕是退休了老去了之后的这种状态。这是狠重要的。我像有所作为并不是要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而是要做一些对人类有意的事。而文学的最重要的价值是发挥人的最大的创造力,正是劳动力构成了追求幸福的主要因素,任何不靠辛勤努力所获得的享受,很快就变得枯燥无聊,索然无味。体格强健,知识快乐或者可以称之为快乐的本源,而休息懒散是一种自由与劳动相反的,也是人的权利。在我看来,快乐大抵是快乐满足所呈现的一种情绪。丰富、盈满、繁多这似乎颇为美好的词有时倒会抑制快乐。一个光棍,仅在梦里娶媳妇的时候他可能是快乐的,一个富老爷们最困扰的是可能是摆脱诸多的女人的纠缠。我当兵的时候曾在四川一个村有一个兵对我说,你知道我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吗?我还真不知道,他说就是菠菜下粉条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这就说明当时人的心态和观点绝对是不一样的。这就让我想到鲁迅文章当中说,一个农夫在田里除草,累了的时候休息就叹了一口气,他说皇上在宫里面干些啥呀,他肯定说太监拿柿饼,可能皇帝娘娘吃的最好的就是柿饼。所以我们一些老百姓可能也会说我要当皇帝我就理解为可乐和红糖水,这就是他们的最高水平。所以可能每一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不同。所以有时候面对三百家人的土耳其王,他说他一生中只有三天是快乐的,他体弱多病,也富丽堂皇,但是他精神上是没有丝毫快乐的,尽管他有三千佳丽,我是个林与肉的统一论者。透过那种刻骨精心的爱情,血液的迅疾流动和精神的依恋,我觉得是一致的。有人把性爱看成是一种纯动物性的行为,这是一种误解,当然,完全为了泄欲或者为了生存出卖肉体的也是有的,但是到头只能是沮丧痛苦悲哀,所以说一切动物交媾之后都是惆怅的,这大抵是没有精神的交流所致。由于没有爱情的婚姻并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说起来,幸福和快乐只是一种心灵感受,是生命状态,是情绪也是观念和意识。所以所为勤学对懒人是苦事,戒酒对酒鬼是苦事,节俭对浪子是刑法,佛家认为人的一生便是生老病死苦,没有快乐可言。在有人看来,人是向着死亡而生的。婚姻就是两口子抬一口棺材走向墓地,而离婚无非就是两人抬累了,想换一下肩就继续抬。可是刚换肩的时候觉得还比价轻,走一走还是觉得不行,还得赶路,差不多。所以有人就劝说别瞎折腾了,好好过日子。所以爱情中的幸福是能够给与而不是所取,当然现实给与,心心相印。把自己丢失的心放在心里,也要有物质保证,给与当然你也包括性的给与。在婚姻当中,不是性格与快乐和幸福,而是爱使性更加美好才能产生快乐好幸福感。这是我要说的这一点,关于幸福和快乐。我最后再说一点,就是关于考古研究员的一分为三的这个观点的介绍,关于中国传统思想考试的这种哲学观念。他是讲对立统一重新解释为对立同一,对立同一在中国哲学上有很多词。用的最多的是阴阳这个概念,而不是矛盾,对刚柔,经纬,正反、错盅这些词,人物是互相交叉的那种错,盅就是织布机上的零件,用来把交错的经线和纬线织成布匹,盅的特点是合,错就是给人已锋利的感觉,所以是对立同一的。消息这个词,小时往上摞,息是往上站,所以银行利息就叫加息。也是一种对立同一。还有报复这个词,其实古意是负阴而抱阳,就是背后背着,前面抱着后面背着,也是一种对立同一的动作。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我们强调矛盾比较多,更强调斗争的一面,可斗争恰恰不是发展,斗争提供了发展了,但斗争要靠和谐同一,而不是斗争。不如说周易讲究阴阳协调,所以不是斗争的时候恰恰是在不斗争的时候,所以,原来一直讲东风压倒西风,但是最好的时候应该是和风细雨的时候而不是刮台风的时候。所以这种对立统一应该进入到对立同一的观点上来。另一个解释就是说人们是只知其二不知其三,总是把事物分成两级,对立的两点,其实对立的两方就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只有把它变成三才是稳定的。比如说俩是古战车上卡在马脖子上的这种东西,二也是指两个东西,但二有主从关系,一把手,二把手就不一样,还是一把手说了算,所以二和两是不同的,两是并列的同一,都在那了同时去拉,而二就不是那么回事。表示一类关系还有一个和,举例,比如说景点门票要涨价,既要听管理者的,也要听游人,但是也要听第三者,比较客观的、公正的意见,参加竞拍,所以这是第三方是因素也许是更公正的更合理的,和也是表示对立同一,和本来是乐器,长短不齐的一种排箫就是和,由于高低不同快慢不同的音色音响组成一个协调入耳的曲子叫和。和面是把对立的组成的第三个东西,把水和面放在一起变成一个水和面不一样的。所以,变成第三面是最稳定的,所以几何学上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凳子,三条腿的才立得住,两条腿的凳子是立不住的,所以就强调中国古老的中庸的一分为三。一个是三分形态之一的三个,比如小孩爱玩的石头剪子布,说明这种互相制约的关系也是一分为三的中庸之道。清末的时候就说,老百姓怕官,官怕洋鬼子,洋鬼子怕老百姓,这是一种相互的克制和补充。这种三的状态可能和单纯的对立和统一是另一回事。这种一分为三,就是三个实体,石头剪子布,还有两实一虚的为三。比如说买方、卖方,这都是实的,虚有第三只手,市场规律在起作用,这可能是这样的一层意思。宗教三为一体的,比如说基督教是由圣人、圣子、和圣灵组成,这当中圣子是实的,而圣人、圣子是虚的。佛教当中有佛法僧。道教中有精气神,所以总是有两虚一实的这种东西。其实在汉代的时候就有三是数之成的概念,一是数之始,是一开始,十是书的结束,三是数之成,三是一个小小的数的结束,三包含了奇数和偶数,包含了数的最基本的元素。所以讲中庸知道的时候是执两用中,抓住两端用中间这一块,一种是A而不B,就是只取一端,第一是A而B,抓住中间这一块。既A而B是绵里藏针,这个状态,任何事都有对立面。第二个是A而不B,比如说,威而不猛,猛士过头的必须防止过头而不走极端,第三种是不A不B。就是不卑不亢,既不谦卑也不高亢,排除两边的缺点,采取一种超脱的方式,第四重是既A又B,能文能武,把两边有点都集中起来,这种两全其美,万物皆备,所以这是中国人的大智慧。其实是经得起琢磨和认真运用的,其实我们社会现代化已经很厉害了。为什么要加大中产阶级的分量,中间要大,两头要小呢,这其实是整个社会稳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有很多事情就是说在整体的把握上实际上中国古老的智慧实际上是融化了很多东西给我们思考的。我今天讲的大致就是这些,到此为止。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