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周南视点
 
易中天“儒家的仁学结构与人类共同价值”演讲及对话实录
 发布时间:2013-12-03 21:06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阅)

易中天(著名学者、厦门大学文学院教授):非常高兴来参加这个讲座,我跟湖北省图书馆有着特殊的缘分跟感情。今天我们是在新馆,大家知道老馆在哪吗?老馆在蛇山下。大家看过视频介绍,知道我是1953年随父亲来到武汉,当时我们家就住在湖北省图书馆的隔壁。当时没有双休日,只有星期天。几乎每一个星期天还有寒暑假,我都是在湖北省图书馆阅览室里度过的。现在还非常清楚地记得图书阅览室的那位馆员,是一位老太太。可惜当时小,当时也没问人家的尊姓大名,老太太现在也不一定在了。老太太非常好,等于我去多了以后,她就知道我要看什么书。所以我如果一本书读完了,第二次去,老太太都会想向我推荐几本;如果没有读完,老太太会在我读到的那个地方加上一张字条,然后把书放在她的办公室里,下次来了就把这本书给我,我接着往下读。我也就是在湖北省图书馆读完了当时能够读到的中外文学和历史的名著,为我后来以同等学历报考武汉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非常感谢图书馆,非常感谢湖北省图书馆,我在这里先向湖北省图书馆历届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一下我衷心的感谢!

今天来的是新馆,新馆非常漂亮,我没有想到新馆是如此的恢宏、如此的大气磅礴,硬件和软件都非常好,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我有一个观点,看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品味,看两个地方,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博物馆。这个城市如果图书馆好、博物馆好,而且图书馆藏书好、博物馆藏品好,图书馆里的读者多、博物馆里的观众多,就说明这个城市是有文化品味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标志。所以时隔多年回到武汉,看到这样漂亮的图书馆,确实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敬畏。

刚才主持人介绍了我今天要讲的内容,实际上我几天要给大家报告的,是我正在撰写的三十六卷本《易中天中华史》的一部分内容。其实这部分内容,我本来应该在第八卷作交代,今年只能出到第六卷《百家争鸣》,12月5号在成都首发。我为什么要花五到八年的时间,来撰写一部三十六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呢?也就是像刚才主持人说的,是为了探索三千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前途。我想做一个工作,弄清楚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楚我们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又走过了怎样的道路,我们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有什么得,有什么失?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人都是要有梦想的,但是如果梦想不能变成现实,那就是梦幻。我想我们的中国梦,应该是梦想,而不是梦幻,也不是梦境。所以必须弄清楚我们的来龙去脉,除了弄清楚来龙去脉以外,还有一件事情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起我们新的,适应市场经济又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也可以展望一下,甚至也可以考察一下全人类的历史。全人类到现在为止,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目前考古界发现的最早的文明,产生于埃及和西亚,到底哪个在前面,还存有争议,但是应该说埃及文明和西亚文明都是产生于公元前3100年到3500年。人类的五千年文明史,发展到今天,世界上只有8到12种文明。这个说法,国际学术界也是有争议的,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是8个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认为是12个文明。总而言之,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文明,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三大文明。第一是西方现代文明,也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强势的文明,它的影响力最大,以至于世界各国几乎都没有办法离开西方现代文明而生活,包括我们使用的麦克风,我们刚才看到的PPT、视频,我们使用的电脑、手机,都是西方科学技术的成果,几乎全世界都在吃麦当劳、吃肯德基、穿牛仔裤、用互联网——这是第一种世界性的文明。第二种是伊斯兰文明,它的影响力仅次于西方现代文明,已经覆盖了将近六十个国家,各个民族、各种种族、各个地区。第三大世界性文明是中华文明,在三大文明当中,是最早成为世界性文明的。中华文明成为世界性文明是在汉代,当时有两大世界性文明,另一个是罗马文明,但是罗马文明消亡了,中华文明延续下来了。到了中世纪,产生了存续到现在的第二种世界性文明,伊斯兰文明;到了近现代,产生了西方现代文明。

所以当今天下,是这三大文明主导了未来世界格局,其中最强的是西方现代文明,最弱的是我们中华文明。这让我想起了《出师表》里面的一句话,“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弄清楚我们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三大文明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共同点就是都是世界性的,不仅仅影响本地区和本民族,还能影响其他地区、其他国家和民族。所以也要学者主张说,中华文明是一个大中华文明圈,在这个圈子里面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很多其他国家和民族,这是相同的世界性。不同点在于其他两种文明都是有信仰的,而我们这个文明是无信仰的。伊斯兰文明的特点是政教合一,它的文明诞生的那一天,也就是伊斯兰和阿拉伯建国的那一天,而且是一神教文明。世界上有三种一神教文明,最早是犹太教,其次是基督教,再次是伊斯兰教,而且伊斯兰教是承认犹太先知和耶稣基督的,认为他们都是上帝派来的使者,但是上帝最后派来的一位使者是伟大的先知穆罕默德。犹太教是最早的一神教文明,但是它麻烦的是讲特选,就是上帝特别选择了某些人,这些人就是犹太人,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这样一个观点的好处,是保证了犹太人在失去主国以后,仍然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说一个民族离开了国土,就散掉了,而犹太人虽然散居世界各地,这个民族依然存在,就是因为一神教的信仰,把犹太人凝聚起来了。但同时它有一个问题,只有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所以没能成为世界性文明。与犹太教不同的是,伊斯兰教既讲“特慈”,又讲“普慈”,特慈就是安拉对穆斯林特别慈爱,但同时安拉对所有的人也都慈爱,这叫普慈。它比犹太教更有开放性,更有兼容性一些,所以成为世界性文明。西方现代文明就不讲“特”,讲“普世”,所以它的影响最大。我们的文明,或者准确地说,中华民族当中汉族没有信仰。下这个结论有一个前提,必须弄清楚什么叫信仰?

信仰就是对超自然、超世俗之存在,坚定不移地相信。信仰首先是一种相信,而这种相信是坚定不移的。而相信的对象,既不是自然界也不是人类社会,是超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那么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信仰是的,它们信仰的对象,犹太教是迦赫卫,基督教是耶和华,伊斯兰教是安拉,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世界是创造的。我们汉民族的世界是没有创始人的,说盘古开天辟地,那么盘古之前已然有天地,天地不是盘古创造的;女娲是用黄土造人的,女娲也不是创始人。我们没有终极创造者,因此也没有终极信仰的人,不存在这样一个信仰的对象。那么我们这个民族有没有相信的东西呢?有,信神、信鬼、信风水,我们信的东西很多。我在农村看过一个神龛,里面有如来、观音、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妈祖、关羽、土地公、他们家的祖宗,最后还贴了一张纸条,“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知道,多种信仰即无信仰,你什么都信,实际上是什么都不信。有一句话“信则灵”,倒过来就是“灵则信”。那为什么要这么多的崇拜对象呢?它不叫信仰对象,叫崇拜对象,因为它有分工不同。比方说观音是救苦救难的,同时还管生孩子,考大学拜文昌菩萨。所以汉民族的特点是有鬼神无宗教,有崇拜无信仰。

有人认为,我们当前出现的种种问题,比方说三聚氰胺、苏丹红以及种种假冒伪劣,都是信仰危机。我就想问他们,我们从来就没信仰,怎么会有信仰危机呢?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以前没信仰,怎么没出事呢?我们还要搞清楚,其他民族为什么有信仰,他们信仰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如果考察一下就会发现,信仰背后是核心价值。比方说西方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独立、自由、平等,它为了实现平等这样一个核心价值,才发明了基督教,因为基督教讲人是有原罪的,人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犯了原罪,因此每个人都是有罪的。既然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罪的,那么我们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它就用这个办法,实现了它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说,一神教之所以要有信仰,说到底是为了要有核心价值。而我们没有信仰的民族,以前之所以没出问题,也是因为有核心价值。我们的核心价值,从秦汉到辛亥是“三纲五常”,改革开放以前是“阶级斗争”,这两个核心价值是朝野官民共识的,都认可的。现在的问题是“三纲五常”不管用了,“阶级斗争”也不管用了,因为“三纲五常”适合的是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阶级斗争”适合的是计划经济的经济基础,而现在是市场经济,那么原来的核心价值就没有用了。旧的去了,新的没来,就造成了我们现在国民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困惑。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达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了,但是核心价值没有了——这叫身强力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因此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要重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怎么样去建立呢?我个人提倡,是要找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吗?我的回答是有,因为有全人类的共同人性。不管你是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也不管你是哪个民族、哪个时代、哪个国家,但凡是人,就有人性。因此,但凡是人,人性就是相同的。比方说爱,爱是共同的人性,因为每个人都有四种心理需求:被爱、爱别人、给予爱、接受爱。爱是普遍的,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基督教讲博爱,伊斯兰教也讲仁慈,佛教讲慈爱……所有的宗教都讲爱。那么有共同人性,对于事物就有共同价值判断——这就是人类共同价值。那么这个跟儒家仁学结构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儒家讲仁爱,儒家的仁学结构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叫做亲亲之爱,第一个亲是亲爱,第二个亲是亲人,亲亲之爱是爱自己的亲人。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父母叫双亲,对于父母的爱,就叫做孝;亲亲之爱的第二个部分叫悌,这是指对兄弟姐妹的爱。那么这样的爱为什么有价值呢?因为儒家讲亲亲之爱有两个特点,一个叫做顺序延伸,第二个叫做对等相爱。对等相爱就是做子女爱父母叫孝,但同时做父母的反过来要爱子女叫慈,爱是双向的,父慈子孝;顺序延伸就是往前推,比如孝首先是对父母的,还要上推到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父慈也是这样往下推。悌呢,首先是爱亲兄弟,再拓展到堂兄弟、表兄弟……乃至同学、同乡、同事、少数民族、洋鬼子,结果是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孔子提出来的。墨子提出来反对,墨子也是主张爱的,但是主张兼爱。墨子认为孔子的这种爱有等级,等于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墨子主张兼爱,爱亲兄弟和爱洋鬼子是一样的,儒墨两家的争论和分歧就在这里。

孟子后来起来捍卫孔子的观点,就说墨子主张的这种爱,是不可能实现的。孟子主张还是从自己的爱出发,但是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犹以及人之幼”。孟子的学生就问孟子,比方说现在我的小孩刚学会爬,马上要掉水里去了,你救不救?孟子说当然要救,学生就说那你问不问这个孩子是谁的?孟子说肯定不问了,学生说那你就是兼爱。孟子说这不叫兼爱,叫恻隐之心,就是不忍心看到一个人无辜的受到伤害。《孟子》里面有一段话,“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孟子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齐宣王在朝堂上坐着,有人牵了一头牛过来,齐宣王把这个人叫住,问他要把这头牛怎么样?这人说要把牛杀了,用牛的血来衅钟。当时如果出兵作战,还要杀一名俘虏,将俘虏的血涂在战鼓上,叫衅鼓。齐宣王就说,你看这头牛全身吓得发抖,牛的眼泪,寡人看不下去,把它放了吧。那人问用什么衅钟,齐宣王就说换一只羊。孟子讲完这个故事,就问齐宣王有没有这个事?齐宣王说有,孟子说你的问题在于你没有看见那只羊,你如果看见那只羊,羊在你面前流眼泪,你肯定把羊放了再换。孟子说因为你有恻隐之心,你能够将心比心,你这叫仁,你有了这个仁来治天下、治国家,你就是一个好君主,你可以施行仁政,你好好听我的话,照着做。齐宣王说先生讲得真好,做就算了吧。 齐宣王还是比较坦诚的,说“寡人有疾,寡人好货,寡人好色”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很重要,这是儒家仁学结构的第二个内容。

第三个内容叫忠恕之道,是孔子提出来的,包括忠和恕。忠的意思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立就是站住脚,我想自己站住脚,我也帮助别人站住脚;达就是行得通,我自己要行得通,我也让别人行得通;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忠是积极的仁爱,恕是消极的仁爱。那么哪个重要呢?消极的更重要。在任何情况下,如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选项,一定是消极的行得通。比方说城市规划,我的主张叫消极规划,积极规划是我主张干什么,消极的就是我主张不干什么,不干什么比干什么重要得多!忠和恕刚好是干什么和不干什么的关系,不干什么更重要。因为你干什么不一定干得了,如果你自己都站不住,你还能帮别人站得住?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我不想挨打我不打人,我不想挨骂我不骂人……,谁都做得到,就看你做不做。

有了这三条内容,合起来就是儒家的仁学结构,就是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所以这一点逐渐成为全人类共识,在联合国大厦就刻着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庄子的思想比孔子还向前一步,“己所盛欲也勿施于人”,这句话是我读《庄子》总结出来的,但是庄子有这个意思。庄子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过得非常地舒服,可是这时来了一个人叫伯乐,简直坏透了,先是鉴别千里马,发现千里马之后,“”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这马就算得了奥运冠军又怎样呢,它是不幸的,也许你认为这是好。庄子讲了一大堆这种故事,讲一只海鸟飞到鲁国,鲁国国君没见过这种鸟,把它当作神鸟,然后养到黄金打造的笼子里面,在它面前摆上山珍海味,还请来乐队给它演奏,钟鸣鼎食,结果鸟被吓死了。庄子讲这些故事的意思是,你不要以为你认为好的东西,别人就认为是好的,然后你去强加给别人,这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从庄子那,用我的语言概括出来就是“己所盛欲也勿施于人”。我们如果能够做到亲亲之爱,如果拥有恻隐之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盛欲也勿施于人”,那我们就能够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如果我们的社会,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我们的社会就成为一个有爱心的社会,我们的世界就会充满爱,我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内容,谢谢大家!

问:我们的信仰是在变化之中,还是回归到传统的信仰?

答:你没有听懂我的意思,我说我们汉民族从来就没有信仰,但是有核心价值,“三纲五常”和“阶级斗争”不是信仰,是核心价值。

问:现代文明基本都是西方文明,那中华文明怎样战胜西方文明,成立自己庞大的体系?

答:首先要区别文化和文明的概念,文化是一种方式,不需要背后有核心价值,而文明一定有核心价值,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不能说现在文明都是西方现代文明,只能说它的影响力最大、最强盛,其他的文明依然存在。

问:您讲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有信仰,我们没有信仰。西方文明的基督教、伊斯兰文明的伊斯兰教,都是宗教,宗教和信仰是有区别的。我们也有佛教和道教,您如何评判?

答:宗教和信仰的关系,宗教是以信仰为中心的一整套价值观念、制度体系、行为准则,所以没有宗教就没有信仰,唯有宗教信仰可以叫信仰,其他的不能叫信仰。我们没有宗教,说佛教和道教是宗教的,它们的存在是假象,佛教是东汉灵帝时期从印度传入的,不是本土产生的,道教是造出来的,即使你认识它是宗教,它也不是全民信仰。

问:如何看待国学和传统文化?

答:我反对“国学”这个词,这是当年为了对抗西学编出来的一个词。西学东渐以后,首先是鸦片战争打开我们的国门,然后是甲午海战逼得我们奋发图强、起来变革,结果把国门打开,西学进来了。而那些守旧派一百八十个不愿意,才发明“国学”这个词,来对抗西学。我也不认为现代化就等于西方化,但是没有西方现代化文明,就没有现代化。人类的现代文明,毕竟还是由西方现代文明带领着,你可以不同意它,也可以拒绝它,用不着抬出一个“国学”来对抗它,那是扛不住地。

我只是认为,任何一个民族,它要走向现代、走向未来,它不能脱离自己的传统。如果你无中所有,完全把传统毁掉,炸毁成一片废墟,重新建设新中华文明,那不可能。因此我在干的一件事是什么呢,我们要把三千七百年来我们民族命运弄清楚,然后思想家把我们的思想也弄清楚了,把当中那些可取的、可继承的东西择出来,把那些不应该继承的东西扔掉。所以不要一开口就说弘扬传统文化,或者批判传统文化,都不对。我主张的是审视,然后梳理,我做的是这样一向工作。而至于现在媒体也好,或什么也好,开口闭口国学,我认为跟当年军阀附庸风雅,请文化人上课,没什么区别。暴发户没文化,什么煤老板,去上国学班、禅修班的,手上戴一串佛珠,好像就有文化了,是这样的感觉!

问:您如何看待学术市场化和学者明星化?

答:先请你给学术市场化和学者明星化下个定义。下不了定义吧,可见这个说法根本就不成立,这个说法如果是成立的,你的定义就下得来。好,我来给你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个,什么叫学术市场化?我不知道。谁要能给出一个定义来,我就来回答我的看法。所以,第一个问题拿开。

第二个,什么叫学者明星化?这个问题我屡次被媒体问到,有一次在某地被媒体群访,我就问他们能不能下个定义,什么叫明星化?这个城市的媒体真是厉害,把定义下出来了,四条标准:第一,知名度高;第二,曝光率高;第三,粉丝众多;第四,采访不易。我就说很好,我拿这四条标准,我个人认为领导的明星化怎么看?他们只好承认这是一个伪问题。

问:中华文明以后会有信仰吗?如果有信仰的话,它的机制或者说形式是什么样的?

答:我个人不认为我们文明需要信仰,而且我认为我们现在的问题不是信仰问题,不是缺失信仰,是缺失底线。信仰的好处是提升境界,真有信仰的人跟神接近,由于自己心灵不断接近神,它可以使自己变得崇高、变得纯洁——这是它的好处。但这个东西不是必需品,是奢侈品。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没有底线,我们的传统道德有一个问题,上线没有线,下线也没有线。

我为什么坚决反对弘扬传统文化的提法,虽然我也一直在讲历史、哲学,讲先秦诸子,我们的传统道德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所以既然上线不封顶,下线也保不了底,你既然什么好事都做得出来,就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你不要以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好人,你不要以为两袖清风是好人。我告诉你,毫不利己弄不好就是专门害人,两袖清风弄不好就是十恶不赦。所以正确地做法,是上面要封顶,下面也要保底,然后在境界和底线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个东西才实在,是实实在在可操作的。现在大家都在为我们的道德问题担忧,这是对的,但是我告诉你,以前的那种唱高调的办法,绝对行不通。一定不能唱高调,一定要脚踏实地,也就是很多人都在说的那句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我们古代街上有没有做假的,也有。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知道咸亨酒店的酒是要掺水的,但是没有放毒的啊,充其量就掺点水。我们现在底线都没有了,所以现在不是重建信仰的问题,而是设立底线的问题。那么设立底线,第一,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基本的权益。首先是生存,然后是自由,然后是幸福——这都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这些权利表现出来就是趋利避害,每个人天然的就是趋利避害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要承认自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在我看来,没有什么自私和无私之分,只有两种不同的自私,一种叫聪明的自私,一种叫愚蠢的自私。聪明的自私就是通过利人来利己,通过帮助别人来帮助自己,通过给别人提供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赚取合法的劳动收入,使自己富起来,这叫聪明的自私;愚蠢的自私就是既损人还不利己。在这个排列组合当中,唯有一个选项是不道德的,叫损人利己,是因为这个社会所有人都损人利己,那么所有人都得不到好处,这才是我们要讲道德的原因。

到底人类为什么要讲道德?道德的基础到底是什么?我们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比空谈什么信仰,要重要的多。

问:您作为教育专家,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把您刚才的观点用到教育工作中,使它起到实际的作用?

答:首先申明,我可不是什么教育专家,尤其不喜欢专家这次词,谁说我是专家等于谁骂我,你才是专家。但是你的问题我很愿意回答,我的回答也很简单,告诉孩子们什么是底线。我再说一遍,我是底线主义者。在我的一生中,有些事情是你打死我,我也不会做的,这就是底线——这一定要告诉孩子们。然后再能做的,就是培养爱心。在这方面,我们的传统文化是真有可取之处,这就是儒家仁学结构的“亲亲之爱”、“恻隐之心”、“忠恕之道”,但是不等于我全盘接受儒家思想,更不等于我全盘赞同儒家思想,我只赞成儒家思想的这一部分,还有些部分我是不赞成的。我们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不要囫囵吞枣,一定要审视、一定要梳理、一定要分清。“恻隐之心”里面就包括里底线,比方说不伤害小动物,就是一种底线。所以网上出现虐猫虐狗,为什么引起那么多人的愤怒,因为你突破了底线,这底线就是恻隐之心啊。孩子们一定要培养他的不忍之心,要让他在不得不做某些事情的时候,还能够保持一份善良,就很好了。

问:易教授今天讲仁爱,我认为一个人要敢爱敢恨,没有偏移,才是一个完美的人。请问我们要怎么样学会恨,什么样的恨才使人变得更好?

答: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很具有挑战性。我们湖北省图书馆的读者,跟别的地方是不太一样。我也同意你的观点,爱和恨是并存的。所以,儒学发展到孟子阶段,就提出来义,读一读思想史就知道,叫做“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发现了这个问题,孔子老在说爱,那恨怎么解决?所以孟子把“义”提出来,义是羞恶之心。《孟子》里面讲,“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就是这么提出来的,后来再加上一个信。羞恶之心,羞是对自己的恨,恶是对别人的恨,所以孟子把义提出来,就是为了补充孔子只讲仁爱的不足。但是你的问题,我真是非常抱歉,现在回答不了。因为这也是一直在困惑我的问题,非常谢谢你的问题,我希望我将来能够在第三十六卷中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现在真的没有想清楚。

一方面确实如你所说,没有恨就没有爱,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作为舆论,是不能倡导恨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容我考虑考虑。

问:您刚才提到人类应该有什么样的价值,但是没提到怎么样去推广它,让它成为这样一种人类共同价值,请您解答?

答:都是高水平的提问,高水平的挑战。这个问题,抱歉,我确实是回答不了。因为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我能做的事情,就是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这样的方式讲出来,然后我写到书里面。至于怎样推而广之,使它成为全人类共同价值,这绝非我一人之力所能承担的。

问:我今天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但是觉得值。希望您再来为我们演讲,谢谢!

答:谢谢你的邀请,因为我现在要完成三十六卷本的《易中天中华史》,到今年为止,只完成了前六卷。那么第一卷《祖先》,第二卷《国家》,第三卷《奠基者》,第四卷《青春志》,第五卷《从春秋到战国》,第六卷《百家争鸣》。到今年就完成了六分之一,还有六分之五,需要我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谢绝任何活动,全心全意地来写它。至于图书馆明年的邀请,110周年的馆庆,我会考虑的。

 问:您怎么看待道德相对主义?道德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道德的内容是不同的。

答:人类的很多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你说堕胎问题,我就回答不了。在这种人文学科的领域,大量地存在着,被康德称之为二律背反的现象,就是两个结论单独地看都是对的,但是搁一块就是冲突的。人类就是在悲剧性的二律背反中前进的,没有办法。因为我想通了这一点,所以我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因为我知道本届人类是没有前途的,好不到哪去。正因为如此,我还活得非常快乐,我觉得现在社会也不错啊。很多东西,比如说科技进步,在给我们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也带来种种问题。但是你让科技不进步吗?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是舒适,但不等于幸福,幸福问题是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也许人类的幸运也恰恰在这里,我们就是有种种问题回答不了的,才激励我们去不断地探索。如果所有问题都有现成的答案,那活着就没意思了。我们今天能够活得有意思,我们要拜托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人如果真正不死,那活得还有意思吗?他什么都不想做,干嘛要做,有的是时间,反正不死。所以有些问题回答不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其实我们过去不在乎结果,我们的探索也不在乎一个标准答案。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有问题呢?就是老是跟大家说,就是标准答案,你答不出标准答案就考不上大学,高考真正摧残人的就在这个地方,没有留下思考的空间,没有留下想象的余地,因此也不可能变成一个具有创新性的民族。

问:有一句话说,“真正的自由不是可以去做你想做的事情,而是可以不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请问您对这句话的看法?

答:你可以选择后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参加高考的义务。你说的那句话是对的,真正的自由是不想做的事情就可以不做,我完全同意。但是我还要补充一句,自由意味着负责,任何自由首先表现于选择。一个人有没有自由,就看他有没有选择权,他如果不能选,是没有自由的。因为自由表现在选择,因此不做比做更重要,道理在这。我还要补充一句,选择即负责,就是你在做选择的时候还要同时考虑一下,你有责任能力吗?没有责任能力的人,是没有选择权的。

我讲一个故事,幼儿园有一个四岁的小男孩,亲吻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亲吻了之后,三岁的小女孩说,“小帅哥,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四岁的小男孩说,“知道,放心,我会对你负责的。”然后三岁的小女孩说,“小帅哥,你负得了这个责任吗?”四岁的小男孩说,“当然,我们又不是一两岁的小孩子”。这个故事说明,自由即选择,选择即负责。当我们在追求自由、在行使自由权的时候,你必须想清楚,我负得了这个责任吗?如果你承担不了你自由选择之后的后果,我建议你放弃自由,因为你负不起这个责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面对自由,宁肯放弃的原因。因为首先选择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真是没的选,他反而踏实很多了,也就是计划经济为什么还能够那么得人心的道理。它反正计划,就不用操心了,大家都一样,他反而舒坦了。你要市场经济、自由经济,选择很多、眼花缭乱,很痛苦啊!因为自由了以后,就意味着要承担很多很多的责任啊,所以有一位西方哲学家写了一本书叫《逃避自由》。

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这个社会真的是很进步很进步了,每个人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都可以有很多的自由的选择,比以前好多了。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给大家讲清楚,自由是有代价的,自由是要负责任的,谢谢!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