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 页关于周南周南活动沙龙会员新闻资讯周南图影周南名师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周南简介
周南顾问

给我发消息

会  员
用户帐号:
用户密码: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周南活动  -  活动简报
 
第112期沙龙分享会简报:叶舒宪|神话与儿童启蒙
 发布时间:2021-02-09 11:47
(通讯员:杨帆)123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叶舒宪作客湖北省少儿馆报告厅成长导师沙龙分享会,以“熊”为切入点,探讨神话、民间故事与儿童启蒙的方式,以期用回归神话时代的体验教学,追寻文化的自觉自信。活动共持续3小时,50余名读者参与其中。
 
 
体验式历史教育
叶舒宪教授建议,想要孩子了解我们的文化和历史,家长要多利用博物馆资源,进行体验式历史教育,让孩子观摩考古遗物。比如逛北大,一定要去塞克勒艺术考古博物馆,它的展品有辽宁金牛山出土的智人头骨,当时还在金牛山女神庙遗址正上方出土了距今20-30万年前的熊头骨,现存于牛河梁遗址博物馆。旧石器时代,人类以打猎和采集为生,需要长时间与猛兽接触,得以对动物有了认知和崇拜。以中华第一玉龙为代表,牛河梁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是享誉中外的红山文化,表现了先民崇拜神圣的图腾雅号,认为是神圣的天恩赐给人的宝物,对玉器的崇拜在流传千古的卞和献玉、完璧归赵、传国玉玺等故事中都能看到,刚通车的京哈高铁特设“牛河梁”站凸显国家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视。
神话时代 万物有灵
上古的神话时代,是一个被信仰和崇拜支配的精神世界,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熊图腾崇拜,比如印第安人以狼和熊为图腾崇拜;我国台湾地区神话《九州创世纪》描述了邹族祖先——披着熊皮的天神哈莫从天而降的故事;赫哲族族的鱼皮熊图腾非常珍贵,曾参加国家级非遗特展,在赫哲族神话中,熊被刻画成人类的爷爷奶奶。在朝鲜半岛,檀君神话中秦始皇的母亲就是一头母熊;日本列岛的阿伊努人,2万年前以熊为图腾,据人类学家考证,还有吃熊宴的传统,既信仰,又将赖以生存的东西神圣化。叶舒宪教授认为,读者应该多接触原生态神话传说,可以参考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的中国口头遗产数字化工程相关成果。
熊的神话:穿越观念遮蔽
现在大家认为的“狗熊”“ 笨笨熊”,在远古时代却是“神熊”和“天熊”。熊图腾是中国最早的图腾崇拜,并且与中国神话有着重要关联。黄帝号有熊,伏羲号黄熊,鲧、禹、启死后化熊,楚王27位熊号,秦人“嬴”姓通假“熊”姓 ,《山海经·中山经》描述了熊山熊穴,认为熊是能够像昆虫一样冬眠夏出的动物,给人一种“死而复生”的感觉。写“熊”字的时候,会先写出一个“能”字,那个字就是熊的本字,被许多帝王使用在名号中,因为它代表着伟大的死而再生的力量。熊的神化来自于古人对熊的生活习性的观察,对于熊的图腾崇拜从神话时代一直传到春秋战国,在当时的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神熊的形象,直到东汉灭亡以后,神熊才在艺术表现中一落千丈。所以要穿越现代观念的遮蔽,才能从神话中获得中国文化编码,创意和消费本土有根有据的文创产品。
叶舒宪教授认为要采用体验式回归到“天熊”神话信仰时代的教育策略,按照神话产生时的真实语境,可运用原住民信仰的原生态神话传说故事和考古发现、史前艺术、民俗等资源,引导儿童进入原生态的神话世界。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导,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教授专于比较文学和中国文化研究,在国内首开文学人类学的研究,通过鞭辟入里的介绍、丰富生动的图片,使各位读者眼界大开,追寻中国传统文化真相,对于神话与儿童启蒙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Copyright 2013
周南文化沙龙

鄂ICP备13004944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2132号